拼多多正在兌現重投平臺生態建設的承諾。
11月21日,拼多多發布財報,三季度營收994億元,同比增長44%,低于市場預期的1028.3億元。本季度利潤達250億元,同比增長61%。自今年二季度以來,拼多多營收、利潤的增速雖好于同行的個位數,卻持續放緩。
放緩原因除電商行業競爭激烈之外,還有拼多多的“主動犧牲”:本季度,拼多多市場費用環比增長17%,遠超收入2.3%的環比增速,投入的增加導致經營利潤由326億元降至243億元,環比直降25.4%。
這些數據,藏著拼多多的長期價值選擇。今年二季度,拼多多集團執行董事、聯席CEO趙佳臻強調,拼多多將重投平臺生態,大力扶持優質商家。剛剛過去的第三季度,拼多多已經交出答卷:“百億減免”“電商西進”“新質商家扶持計劃”等多項政策落地并取得初步成效,對供給側的投入從平臺層面深化至產業層面,一批產業帶商家在平臺的技術、資源扶持下也因此進入到新質供給階段,探索更大的市場。
產二代崛起,借電商將縣城小產業做“大”
一個麥當勞尚未入駐的縣城,早已接下愛馬仕、絲芙蘭等國際品牌業務。在鋼鐵大省河北,滄州市青縣并不以傳統重工業為生,卻憑一把刷子稱為“中國化妝刷之鄉”。
三十年前,當地政府引入韓國制刷工廠,最高峰時,青縣就有三四十家韓國企業。與不少產業帶成長路徑相似,當地人在韓國工廠學到制刷工藝后自建工廠,搭建起當地產業。目前,青縣當地化妝用品經營主體超過1000家。
工人正在利用密網篩出毛中的倒根。
同是北方小城的山東省平度縣,位于膠東半島西部,鄰近韓國,吃到了其美業發展的紅利。四十年前,韓國人到當地建設假睫毛廠,將假睫毛技術引入平度,后誕生大批外貿代工廠,產業雛形逐步形成。
縣域興則國家強。發展縣域經濟,是擴大內需戰略基點、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重要抓手。各地的小縣城抓住一切機遇,培育特色產業,做成“大生意”。南方小城東海縣位于江蘇省,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水晶原料集散地,早已發展起水晶產業。水晶恰好是穿戴甲的配材,當地早期即出現不少做甲片裝飾的企業,新的產業出現并不斷壯大。
小縣城抓住機遇將小單品發展成當地特色產業,在互聯網時代下成長的“產二代”則在2019年前后,抓住電商等平臺的優勢將產業規模進一步做大。因帶貨主播傭金、坑位費走高,賣化妝刷的張夢瑋轉移陣地,在高速增長的拼多多上開了店;做假睫毛的程婷,則不再滿足于為廣東、浙江等地的商家代工,而是自己將產品搬上電商平臺,將高溢價的銷售利潤留在平度當地,并利用資金研發更多新品……“產二代”們為當地產業帶拓展國內市場,代工廠的小單品變成線上爆款,當地產業也借電商實現倍速級發展。
平臺再發力,“百億扶持”助商家提升新質供給力
小縣城的他們涌入線上的五六年時間內,當地的化妝刷、假睫毛、穿戴甲不僅被國內消費者所接受,還在拼多多積累一批熱愛國貨美妝品牌的粉絲。
程婷記得,店鋪剛開一個月就爆單,從1000多單快速增長至上萬單。拼多多帶來了新客群,店鋪主要消費群體是25歲以下的年輕女性。
在程婷等拼多多頭部商家的帶動效應下,假睫毛電商在平度遍地開花,當地產業迎來流量發展最為迅猛的5年。過去5年,平度2022年新增800余家假睫毛企業,現已達3895家,旺季時快遞單量達日均30萬件,從業人員超6萬人,每年生產1.2億副假睫毛,行業產值超百億。
行業隨之進入充分競爭階段,卷低價、同質化等問題嚴重。“產二代”電商玩家們意識到,吃到早期紅利之后,要轉向門檻更高的深度加工環節、或者研發工藝更復雜的產品,帶動產業帶向高附加值轉型。
產業帶頭部商家謀求轉型的同時,經歷了高速發展的拼多多同步調整戰略,開啟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追求長期價值。今年9月27日,拼多多宣布將全面啟動“新質商家百億扶持計劃”,并表示將在未來一年投入100億資源包,成立專項團隊深入100個農產區、產業帶,優選具備產品、技術創新能力的新質商家,借助平臺的數字化能力,對新質商家進行產品、營銷、運營及供應鏈的全鏈路扶持。
這對于像程婷、張夢瑋這樣的“產二代”商家,是一個利好消息。簡單來說,新質商家是一批能夠基于電商平臺的邏輯來調整、升級和創新自身業務的優質商家。他們的供應鏈能力與平臺數字能力進行深度融合,利用產品、技術創新能力,依托供應鏈優勢,及時匹配電商人群需求、市場趨勢的變化,增加平臺“新質供給”,并推動產業升級,給產業帶注入新的動力。
張夢瑋的品牌,就曾憑借產品的快速更新迭代贏得消費者認可、收獲更多的訂單。他記得,上線的一款化妝刷收到了消費者的“差評”,說氣味大。電商部緊急反饋給生產線,發現是木柄氣味沒有揮發便著急密封出貨導致。之后的生產流程,便增加了木柄揮發散味的一道工序,也因此這款化妝刷收獲更多好評,在平臺得到更大的曝光。
花漾樣品間內的化妝刷成品展示。
主動慢下來,以生態投資謀求平臺長期價值
今年二季度的財報電話會上,趙佳臻表示:“ 我們與優質商家伙伴共同成長,一起為平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而滿意的消費者又能為整體生態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這是我們長期健康發展的關鍵。”
隨后,拼多多密集發布新政。8月中旬,拼多多密集落地了“百億減免”一攬子舉措,先后推出了多項服務費退返權益,下調了先用后付服務費、商家的店鋪保證金以及提現門檻,全方位降低商家的經營成本,很多農貨、國貨商家僅推廣服務費的退返,每年就能節省數十萬元,為商家及產業帶的轉型升級創造了活力和空間。
農戶正在采挖雪蓮果。
為了給西部等偏遠地區用戶帶來更多普惠,拼多多還大力推進“電商西進”計劃,免除了偏遠地區訂單的物流中轉費,全部由平臺承擔,大幅降低了商家寄往偏遠地區訂單的快遞費用,農貨生鮮、日用百貨等品類的快遞費用最高降低了7成左右,西部地區快遞訂單量環比呈現顯著增長,極大地激發了商家開拓西部市場的熱情,促進了東西部地區之間的經濟活力。
目前,“新質商家扶持計劃”已深入滄州美妝刷、慈溪小家電、平度假睫毛、東海穿戴甲等數十個產業帶,依托平臺的數字技術助力當地商家從初級加工邁向深度加工,從產業白牌邁向新質品牌,引領產業帶加速進入高質量發展。
行業其他玩家同步跟進,讓利和扶持商家取代低價成為今年“雙11”的新主題,集體轉向平衡商家與消費者的利益,構建健康、長期發展的平臺生態。拼多多兌現了二季度承諾,加大了生態投資的力度,并在供需兩側都收獲了積極正向的反饋。
“在剛剛過去的11.11大促中,拼多多聯合農貨、國貨商家推出了一批新質商品,進一步滿足了消費者對高質價比產品的需求,很多品牌因此實現十倍以上的增長,實現消費側和供給側的互惠共贏。”趙佳臻表示。
三季度的營收、利潤增速放緩,但拼多多集團董事長、聯席CEO陳磊表示,更加看重生態投資帶來的長期價值,未來幾個季度,拼多多將繼續投入“新質供給”“電商西進”等戰略,給用戶、商家及產業帶來更長遠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