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下午,昌平區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舉行新聞發布會。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會上獲悉,經過多年建設發展,昌平未來科學城已經形成生命谷、能源谷、高教園“兩谷一園”的創新發展格局,創新策源功能持續增強,成為引領昌平高質量發展、特別是綜合經濟指標持續增長的重要支撐。2024年未來科學城全域170.6平方公里規上企業達到881家,占整個昌平區的三分之一,實現的營業收入和工業產值分別占比全區的59%和41%。未來科學城全域企業實現全口徑稅收占比全區40%,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占比全區59%。“兩谷一園”創新生機勃勃,發展日新月異。
未來科學城管委會先進能源產業處處長金鑫介紹,具體來說,生命谷連續三年獲評“年度生物醫藥標桿產業園區”;昌平實驗室核心區項目主體工程基本完工;領銜科學家鄧宏魁榮獲2024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科學家累計創辦企業達107家。2024年新增30個三類醫藥器械注冊證;57個潛力項目達成入區協議;細胞與基因治療(CGT)及先進療法在研管線累計達160條。
能源谷北京未來科學城零碳城市建設案例納入國際標準草案,獲評北京市第二批重點產業集聚區。先進能源產業集群態勢明顯,眾多能源龍頭央企與華電、石油、礦大等能源高校協同創新聯合攻關,持續涌現創新成果。央企集聚態勢進一步顯現,2024年新開工14.1萬平米,新竣工8.3萬平米,新導入增量分支機構20家。
沙河高教園共建共享、融合發展。沙河高教園聯盟高校牽頭設立了9個工作委員會,成立了沙河高教園區大學生創新創業投融資聯盟,打破空間壁壘,實現資源互通,一所學校學生可選修8所高校課程,有力支撐復合型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相繼搭建了北航與商飛等5個校企協同創新實驗室,建立了5個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投用了5個實習實踐基地;環沙河高教園區科技創新圈高校成果轉化企業已達265家。
2025年,未來科學城主要聚焦服務保障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聚焦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重點推動創新格局擴容發展,實現“兩谷一園”與清華南口國重基地、北大昌平產教研融合創新中心融合共生;推動布局6G、合成生物制造、能源互聯網等未來產業,壯大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化“科學+城”理念,統籌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人才服務保障等一系列事項,增加各類創新主體和人才的歸屬感、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