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北京市豐臺區醫保數字員工“豐曉醫”上崗一周,這是北京首個醫保數字員工。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從“豐曉醫”技術支持方了解到,自“豐曉醫”上線以來,日均回復醫保咨詢相關問題數量破萬。
“如何修改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如何補繳醫療保險?”點擊“開始對話”,便可與“豐曉醫”進行實時人機交互,與醫保相關的各類問題,不到2秒即可獲得解答。此外,“豐曉醫”的界面上有一個醒目的消息圖標,點擊即可發現醫保領域的高頻熱點問題。
“在醫保咨詢領域,依靠人工回復的方式存在諸多局限,受限于人力、工作時間等因素,無法及時滿足咨詢需求。設置醫保數字員工的目的就是希望提供全天候、不間斷的服務。”1月9日,“豐曉醫”技術支持方、小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經理應仁杰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參保人員在非辦公時間或是節假日遇到醫保政策疑問,“豐曉醫”都能及時響應。
北京市豐臺區的郭同(化名)體驗過“豐曉醫”后表示,“豐曉醫”的回復速度很快,語氣也很自然,沒有生硬的“機器感”。“可以想到,工作人員每天會面對大量重復的基礎性醫保問題,有了醫保數字員工也能減輕一下他們的工作負擔,他們也能有更多精力去解決復雜疑難問題。”郭同說。
“我們針對醫保咨詢這個具體場景,結合大量的醫保政策法規、實際醫保業務操作流程,對它進行了深度訓練。相較于通用型數字人,‘豐曉醫’在醫保專業領域的解答精準度上優勢更大。”應仁杰舉例介紹,當用戶詢問某一罕見病在醫保范疇內的特殊報銷政策時,“豐曉醫” 能夠迅速從醫保專項知識庫中調取相關信息,給予解答,而通用數字人受限于數據庫數據量較少的原因,往往回答較泛。
據了解,“豐曉醫”還能夠依據用戶的提問習慣與偏好,靈活調整回答方式。此外,還能夠依據用戶的提問與反饋,發現關鍵信息缺失情況,主動引導用戶補充完善,提供更多關聯性強的醫保建議。
“比如,當用戶詢問醫保報銷流程卻未明確提及具體就醫類型(門診或住院)時,它就會主動詢問該關鍵信息,進而提供針對性更強的報銷流程指導。”在應仁杰看來,未來醫保服務智能化會朝著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方向發展,提升醫療保障水平。